【资料图】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已经从小范围测试验证转入技术快速发展、生态加速构建的新阶段。但当前仍存在政策法规需加快完善、技术发展路径和商业化模式尚需探索、产业管理协同有待进一步加强等课题,需要各方共同研究解决。”9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汽车管理处处长吴锋在2023年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大会(GIV2023)上表示。
智能网联汽车融合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创新技术,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方向。
当下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方面,产业规模快速提升,关键技术取得突破。2022年我国搭载辅助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乘用车新车销售达700万辆、同比增长45.6%,市场占比提升至34.9%。今年上半年,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42.4%,较去年同期增加接近10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稳步拓展,全国已建设17家国家级测试示范区、7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16个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全国累计开放超过2万公里测试道路,发放测试牌照超过3700张,道路测试总里程超过7千万公里,部署路侧通信单元RSU8千多套;同时涌现自动驾驶出租车、无人巴士、干线物流以及无人配送等多场景示范应用。
然而,随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当前在政策法规、技术发展路径和商业化模式以及产业管理协同方面存在部分问题。
对此,吴锋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加大在功能安全、网络安全、操作系统等重点领域的标准研制力度,加快新能源汽车与信息通信、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融合发展。
二是支持关键技术创新突破。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大中小微企业协同创新,补齐车用芯片、工具软件、新型电子电气架构等底层技术短板,加快关键芯片、高精度传感器、操作系统等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三是深化测试示范和试点应用。加快C-V2X、路侧感知、边缘计算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智能网联汽车运行条件。会同公安、交通、住建等部门加快启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支持L3及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商业化应用。探索开展城市级“车路云一体化”示范应用,推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示范案例。
四是推动行业规范有序发展。进一步加强组合驾驶辅助车辆管理,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强化产品安全管理;持续规范OTA升级备案活动,强化企业管理能力;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力量,搭建交流平台等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