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界经济报道见习记者韩逸飞北京报道
有色金属产品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在我国社会累计积蓄量超过8亿吨,而废旧有色金属回收利用已成为有色金属工业绿色循环发展的重要方式。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9月主要再生有色金属品种产量共1305万吨,同比增长5.45%,其中再生铜产量285万吨,同比增长1.8%;再生铝产量700万吨,同比增长7.69%;再生铅产量220万吨,同比增长4.76%;再生锌产量100万吨,同比增长2.56%。预计全年主要再生有色金属品种产量将超过1750万吨,同比增长6%以上。
10月8日,在第二十三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及展览交易会媒体交流会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有色金属部主任王吉位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了当前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资料图)
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生新变化
再生有色金属作为有色金属资源的重要补充,是有色金属工业节能降碳的重要抓手,王吉位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现阶段,再生有色金属产业不断向原料有基础和下游产业有优势的地区积聚,并注重规模增长转向质量提升。“再生铝企业进一步提高了铝水直供比例,更加注重与下游企业的粘合度;再生铜直接利用比例超过间接利用,再生变形铝合金比例超过三分之一,精细化分选比例逐渐扩大,用于一体化压铸成型的免热处理再生铝合金取得突破,部分再生铅建设了电解精铅产线,废旧锂离子电池再生利用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
他表示,2022年以来,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国家出台相关政策30余项,地方政府也纷纷制订了有针对性的配套政策,产业规模快速扩大,产业融合加速进行,技术水平加快提高,产品再生利用占比不断加大。
王吉位坦言,现在随着新能源电池、稀土磁体、催化剂、光伏组件等新兴报废材料的快速增长,镍、钴、锂、稀有稀土、钨等战略性金属的回收利用规模逐渐扩大,预计2023年我国废旧有色金属回收量稳步增长,不断支撑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做大做强。预计2023年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将节约387万吨标煤,节水24亿吨,减少固体废物排放20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62万吨,相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近1.5亿吨。
央企国企纷纷入局助发展
根据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1-8月,我国再生铜、再生黄铜原料进口量127.74万吨,同比增长7.32%。再生铸造铝合金原料进口量达到112.1万吨,同比上涨18.15%。预计全年再生铜和再生黄铜原料进口量恢复性增长,再生铸造铝合金原料进口量增幅超过20%。
王吉位直言,由于报废周期延缓到来,国际市场废金属产生量下降20%以上。近年来各国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纷纷加大绿色循环发展力度,对高品质原料的争夺日趋激烈,欧洲产生的有色金属再生资源约半数内部消化。印度大量的再生铜铝回收利用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积极抢购资源,进口铝废碎料已连续三年位列全球第一。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实现了回收网络全球化布局、再生利用集群化发展,培育了一批规模较大、技术装备水平较为先进的再生利用企业,产业规模全球第一,中央企业、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加工企业拟建产能过千万吨,部分钢铁企业、产业链配套企业加速论证再生金属项目可行性,不断涌入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企业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大量的优秀人才、雄厚的技术储备以及资金,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提升。王吉位坦言,“随着大型央国和民营企业以及新兴资本的进入,市场活力和潜力不断激发,当前涉及再生有色金属业务的上市公司已超过50家,3年内实现了翻倍,最近就还有一家企业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有3-5家企业正在进行股份制改革。”
各地政府打造再生有色金属产业集群
“再生铜产能超过50%集中在江西省,再生铝产能近70%集中在江苏、广东、河南、江苏等地,再生铅核准处置规模超过60%集中在安徽、河南、江苏、江西和内蒙古。可以说,原生+再生、加工+再生、制造+再生、环保+再生等多种模式百花齐放。”王吉位表示,“湖北武汉周边已布局70万吨、安徽合肥周边在建超过100万吨;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项目多数布局在湖南、江西、安徽及广东等电池生产企业集中的省份。”
现在,浙江台州将再生金属产业作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制造之都”的重要支撑;江西丰城在再生金属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的同时,瞄准配套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实现转型升级;江西鹰潭打造国际陆港经济开发区,着力推动绿色新能源产业和铜精深加工产业互动发展。山东东营依托中金岭南推动建设以原生铜绿色冶炼、再生铜循环利用、废渣资源化无害化处置、铜基材料高端延伸的产业新格局。
此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以再生铝为例,我国现在各地正在规划产能将近1000万吨,如中铝集团计划将再生铝产能规模扩大到300万吨、魏桥集团在邹平规划发展200万吨再生铝、明泰铝业140万吨再生铝项目正在抓紧建设、中孚实业在河南和四川的130万吨项目正在抓紧落实、鑫铂股份在安徽规划了年产60万吨的再生铝合金光伏边框项目等。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