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行官网消息,为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完善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根据《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的要求,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开展了2023年度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认定20家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其中国有商业银行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9家,城市商业银行5家。
按系统重要性得分从低到高分为五组:第一组10家,包括中国光大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宁波银行、江苏银行、广发银行、上海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第二组3家,包括中信银行、浦发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第三组3家,包括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第四组4家,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第五组暂无银行进入。
(资料图)
记者注意到,自央行、原银保监会2020年12月公布了《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这是第三次公布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此前两次公布的名单中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数量均为19家。
对此,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怀斌对记者表示,发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是加强金融领域风险管理的必然要求。
因为在叶怀斌看来,一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导国内金融市场。根据2023年二季度公布的数据,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已达406万亿元,占金融业机构总资产的比重超90%,在我国的金融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强化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是对国内金融风险的重点把控。
二是各组系统重要性银行在规模、业务分布、关联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凸显微观审慎监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与2022年名单相比,本年度入围机构新增南京银行,分入第一组,其他分组情况与2022年相同。
叶怀斌还认为,名单的发布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体系及监管要求。本次名单的发布对持续完善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据叶怀斌分析,首先,从持续监管的角度看,2020年12月,人民银行、原银保监会发布《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从规模、关联度、可替代性和复杂性四个维度确立了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指标体系。2021年9月发布的《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试行)》,进一步建立了附加资本、附加杠杆率、流动性、大额风险暴露等附加监管指标体系。人民银行已连续第三年发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本年度更新名单是对前期监管工作的延续和完善。
其次,从机构监管和行为监管的角度看,由于系统重要性银行规模大、机构和业务复杂性高、关联性强,金融监管工作在全球范围内均受到了高度重视,强化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防范“大而不能倒”问题成为全球范围内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内容。此次入选的20家银行均满足附加资本要求,其中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四大行应于2025年年初满足总损失吸收能力相关要求(TLAC)。可见,系统重要性银行在落实各项微观审慎监管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夯实了我国银行系统健康发展的基础。
叶怀斌还指出:“系统重要性银行应对照《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配合附加监管,强化风险防控,增强机构运营能力。”
央行还称:“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将按照《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试行)》的要求,共同做好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工作,督促系统重要性银行按规定满足附加资本和附加杠杆率要求,增强抗风险能力和损失吸收能力,发挥好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合力,促进系统重要性银行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不断夯实金融体系稳定的基础,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