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今年大豆价格下行,但龙联社还是扩种了大豆。”龙联社总经理孟德利称。
“龙联社”是黑龙江龙联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的简称,该合作社联合体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员社分布在黑龙江省13个地市58个县(区)。
据不完全统计,龙联社今年种植了15万亩左右的大豆。尽管大豆种植规模比往年有所扩大,但相较于龙联社今年180万亩的耕地规模而言,仍非主流,占比不足10%。
(资料图)
之所以大豆面积稳中有扩,孟德利解释称,主要是大豆补贴力度空前,这体现在两个方面:补贴高、补贴早。具体来说,一是大豆补贴提高到每亩350元,比去年提高了102元;二是除个别地方有所延迟外,6月15日左右农户就已经拿到大豆补贴。相较于之前9月前后才发,如今提早了两个半月。
龙联社扩种大豆的情况,在黑龙江省具有代表性。今年5月,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发布信息称,截至5月26日,全省大豆播种面积超国家下达任务78.8万亩。
从全国来看,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在7月21日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提到,今年上半年,大豆油料扩种成果巩固。大豆面积小幅增加,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扩大到2000万亩、比上年增加500万亩。
今年大豆补贴和种植新情况
今年以来,国产大豆价格持续下行。受此影响,黑龙江农户种植大豆的积极性一度低迷。为全面落实大豆扩种任务,大豆补贴成为争取农户最简单直接的方式。
3月22日,黑龙江省释放2023年发展粮食和大豆生产政策信号,“原则上大豆生产者补贴每亩达到350元以上”。
这一补贴力度可谓空前。在超强力度补贴的刺激下,农户的心理也发生了变化。孟德利称,农户在4月做种植决策之际,一边是玉米掉价,另一边是大豆补贴增加,吸引了一部分农户改种大豆。对于这一情况,种子公司感觉非常明显。黑龙江省龙科种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铭丰称:“春耕备耕前期,我们推广大豆种子,难度很大。但到4月中下旬至5月,尤其是北部地区有一部分农户,将玉米种子退给经销商,换成了大豆种子。”
谈及补贴,孟德利称,大头是大豆生产者补贴,小头是一些其他名目的补贴,比如大垄密植栽培、良种、农资、大豆根瘤菌示范推广等,综合起来每亩能达到470多元。
至于每亩150元的轮作补贴,并非所有农户都能拿到,黑龙江省2.5亿亩耕地,去年只有1500万亩耕地实施轮作试点。这意味着,只是刺激了一部分农户种大豆的积极性。
李铭丰提到,今年还有重茬补贴。具体来说,某地块去年种大豆,今年原本该轮茬种玉米,结果为了确保大豆种植面积的稳定及扩种情况,地方政府就出台政策,每亩几十元,鼓励农户继续种植大豆。
与此同时,也有补种大豆的情况。在黑龙江,作物的种植时间,玉米在前,大豆在后。前者的集中播种期,从4月25日前后陆续展开,一直到5月上旬左右;后者的集中播种期,从5月5日前后开始,一直到5月20日结束。
李铭丰提到,由于去年玉米行情好,今年很多合作社对玉米的信心很高。一部分农户在4月20日就提前播种。然而,低温干旱导致玉米出苗情况不好,就需要进行补种。补种玉米已经来不及,只能补种大豆。“从补种面积来看,今年要比往年大得多。但这种情况,对于整个大豆播种面积来说微不足道,对扩种更没有太大影响。”他说。
还有一种情况,是风险与收益比较之后的结果。富锦市剑峰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相关负责人付君称,一部分投资主体预期今年玉米行情不好,经过一番推演后,索性改种大豆,先补贴落袋为安,反倒更为妥当。
据付君介绍,今年合作社投资种了1.6万亩左右的大豆,2万亩左右的玉米。之所以种大豆,是响应国家大豆增产扩种计划,当然也是考虑到国家对大豆扶持力度很大。还有一点是,今年新流转的地块大部分是水稻田。“水改旱”(水田改旱田)第一年不适合种植其他作物,只能种大豆做一下土壤改良。
他提到:“我们刚涉足农业才三年时间,而种水稻对人工、技术投入要求较高,当前阶段,玉米、大豆轮作显然更易于操作。”
关于“水改旱”,大豆天下网负责人李宏磊称,今年6月前后,行业协会组织了黑龙江省大豆调研。在该省东部地区,如富锦、虎林、密山,均大力推进“水改旱”工作,且新增旱田用来种植大豆,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旱田大豆种植下降的面积。
关于今年的大豆播种面积,官方数据显示,基本与去年持平,略有微增。业内人士称,大豆播种面积能够得到支撑,与国家扩种大豆的支持政策密不可分。
李铭丰称,目前来看,种大豆更多是依靠国家政策引导。种大豆的积极性不高,根源在于大豆与玉米的比较收益差过大。从长远来看,我们要更关注市场价格,确保农户种大豆的比较收益。
对于今后的国产大豆扩种,业内人士张安吉(化名)认为,有四个建议值得关注。
一是大豆种植向黑龙江省北部二积温带及以下区域,此区域种植玉米产量相对较低,可采取玉米—大豆轮作种植方式;二是北部国营农场应大力发展大豆种植,加大补贴力度;三是减少进口,保护国内大豆产量,提高国内大豆收购价格;四是发展大豆深加工企业,延长大豆产业链,提高大豆附加值,能够起到振兴大豆产业的作用。
三大作物的“收益账”
一直以来,农户都反映,种大豆不挣钱。而所谓的“不挣钱”,既指客观上的亏损,又包括主观上的比较收益低于玉米。今年6月下旬,第一财经记者在黑龙江省调研大豆产业,用数据记录了大豆、玉米、水稻这三种农作物的收益。
绥化市是黑龙江省农业大市,2022年,大豆产量占全省比例接近10%。位于绥化市北部的海伦市盛产优质大豆,被称为“中国优质大豆之乡”,“海伦大豆”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2022年,绥化市大豆种植面积688.2万亩。尽管2023年与去年基本持平,张安吉也称,由于种植大豆有赔钱风险,农户并不愿意种植大豆。
至于玉米、水稻,他表示,在没有遭遇大风倒伏、早霜、干旱等自然灾害的条件下,玉米收入是很高的。水稻虽然收入比较稳定,风险较少,但是人工成本高、投入大、技术水平要求高。
以2022年绥化市北林区为例,大豆的生产成本,以公顷(1公顷等于15亩)为单位,平均21265元。这分为两部分,大头是地租(1.5万~2.2万元,平均1.85万元);小头是种植成本合计2765元(具体为种子450元、化肥700元、机耕500元、拌种250元、除草165元、农药200元、收获500元)。
大豆的生产效益,取决于三个方面,单产、产量,再加上大豆补贴。同样以公顷为单位,大豆单产2000~3500公斤,单价4.8~5.8元/公斤。收入范围在9600~20300元,平均14950元。再加上大豆补贴3675元(15亩×245元/亩),合计收入平均18625元。
这意味着,平均每公顷亏损2640元。
尽管从平均情况来看,种大豆要赔钱,但如果控制地租,提高单产,同时也为了轮作,在大豆价格相对高点销售的话,还是能够赚钱的。以公顷为单位,生产成本中,地租1.5万元,加上种植成本2765元,那么只有17765元。大豆产量3000公斤以上,单价5.3元/公斤,大豆收入15900元,再加上大豆补贴3675元,收入将达到19575元。
这意味着,盈利也可达到1810元。
当然,轮作补贴也是一个重要变量。如果农户能够拿到轮作补贴(每公顷2250元)的话,将大幅减少亏损情况,几乎是盈亏持平。张安吉称,根据这些情况可以说明,农户种大豆面临投入大、风险高、效益低的局面,存在赔钱风险。而且绥化市各地的地形条件、积温、产量不同,尤其是每年大豆产量差异较大、地租价格也大、大豆价格波动也大,从而导致种大豆既有赚钱,又有赔钱。因此,农户不愿意种植大豆。
对比来看,玉米的生产成本,以公顷为单位,大头仍然是地租(1.5万~2.2万元,平均1.85万元);小头是种植成本合计5265元(分别为种子700元、化肥2000元、除草165元、耕地500元、种地400元、病虫200元、趟地300元、收获1000元),生产成本平均23765元。
玉米的生产收益,种植补贴420元(15亩×28元/亩),单产平均2.6万斤,单价1元/斤,合计26420元。
这意味着,玉米平均每公顷盈利2655元。
再来看水稻,生产成本,以公顷为单位,地租9000元,种植成本合计8040元(分别为种子640元、化肥2000元、农药500元、除草800元、水电1500元、收获1500元、育苗移栽1100元),合计17040元。
水稻的生产收益,种植补贴1350元,单产1.3万斤~1.7万斤,单价1.45元/斤,合计收入平均为23100元。
这意味着,水稻每公顷平均盈利6060元。
由此可见,大豆要想获得收益,较大程度依靠补贴,而玉米、水稻则主要依靠市场价格,且水稻种植收益最高。
中国大豆产业协会执行会长唐启军也对第一财经提供了三大作物种植收益的“账本”。
以2022年黑龙江省为例,以亩为单位,大豆的总成本为1000元左右(平均地租800元,种子、化肥等农资成本200元),总收益为1085元(平均单产300斤,平均销售单价2.6元/斤,销售收入780元。再加上大豆生产者补贴248元,地力补贴57元),净收益只有85元。
先比较玉米,总成本1133元左右(平均地租成本800元,种子、化肥等农资成本333元),总收益1645元(平均单产1500斤,平均销售单价1.04元/斤,销售利润1560元。再加上玉米生产者补贴28元,地力补贴57元),净收益512元。
再比较水稻,总计成本1350元左右(平均地租450元,种子、化肥等农资成本900元),总收益为1743元(平均单产1228斤,平均销售单价1.27元/斤,销售收入1562元。再加上水稻补贴181元),净收益393元。
对比这三大作物的种植收益,可以明显看出大豆种植效益远不及玉米、水稻,农户种植大豆的积极性不高。其实,即便算上轮作补贴(每亩150元),大豆收益也不及其他两种作物。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