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海报新闻记者孙杰济南报道
7月10日,水下考古论坛在济南召开。作为全国考古工作会学术活动之一,与会专家围绕海洋考古、运河考古两个主题作了13场汇报,从水下考古物探技术、沉积物古DNA探索生物谱系、港口码头历史地位变迁、沉船遗址、涉海建设工程考古、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政策研究、各省大运河考古和保护研究成果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研讨交流。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唐炜说,今年,《水下考古工作规程》将颁布实施,为水下考古工作提供科学的标准规范。同时,该中心将结合即将开展的第四次中国全国文物普查活动,对已发现的水下考古项目进行复查,并开展福建、浙江、山东等地水下考古调查。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孙键、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高明奎,分别对本次论坛两大主题作总结发言。他们认为论坛立足全国水下考古行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在涉海建设工程中文物考古工作,古港口码头历史地位变迁、沉船出水物研究与海上丝绸之路,近现代沉船遗址调查与保护,后申遗时代大运河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以本次论坛为契机,落实全国考古工作会精神,依法加强水下文物保护,积极开展水下文物资源调查、划定水下文物保护区,提高水下文物考古和出水文物保护能力,强化运河考古的系统谋划,加强区域合作,提升考古在构建大运河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标识工作中的支撑作用。
来自辽宁、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各省市考古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21家机构的4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
(文章来源:海报新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