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降了6个月后,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终于止跌回弹。
数据显示,4月末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结束了近6个月的下降趋势,较3月末增加了1.34万亿元。
另一方面,随着存款收益率持续下行,收益较高的协定存款、通知存款也在近期进行了调整。央行发布的另一份报告显示,2023年一季度,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比降低,倾向于“更多消费”“更多投资”的居民占比提升。
(相关资料图)
央行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人民币存款同比多减5524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了1.2万亿元。
“4月住户存款减少,更多是在近期债市上涨带动下银行理财市场的回暖,以及季节性‘存款搬家’效应所致,消费复苏的影响不大。”业内人士认为,后期政策面在促消费上还有较大发力空间,迫切性也比较强。
住户存款回落,理财规模上涨
5月11日,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2023年4月人民币存款减少4609亿元,同比多减5524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1.2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408亿元。
在近期银行存款利率下调的背景下,对比一季度住户存款增加9.9万亿元,4月住户存款的减少引起市场关注。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分析师冯琳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4月末住户存款减少,主要原因是当月银行季末考核时点已过,季节性规律下,居民存款向理财“搬家”。
记者注意到,对比过去几年央行公布的数据,住户存款多在4月份出现了下滑。其中,在2019至2022年间,4月份住户存款分别减少了6248亿元、7996亿元、1.57万亿元、7032亿元。
与此同时,据中国理财网数据,剔除近6个月无净值的产品,在理财子公司发行的目前仍存续的12081只理财产品中,有11579只净值为正,502只净值为负,破净率仅为4.16%,破净率已较之前大幅下滑。
银行理财存续规模也自去年11月以来首次实现了回升。国盛证券据普益标准覆盖行业情况推算,4月份全市场银行理财存续规模预计已回升至27.37万亿元,较3月份增加1.34万亿元。
从产品类型来看,普益标准数据进一步指出,4月银行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环比增加约6900亿元,固收类环比增长约5800亿元,而混合类和权益类产品仍在缩减,4月分别环比减少约250亿元、18亿元,这意味着当前市场稳定低波动类产品仍占主流,发行机构及居民均更倾向于稳健型产品。
2022年,在债券市场影响下银行理财市场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破净潮。而近期,债券市场“回暖”,2年、5年和10年期国债期货均出现了一轮上涨行情。
“银行理财市场4月份规模的回升,主要是存款利率下行推动居民资金由存款向理财产品转移的影响。”普益标准分析指出,2022年银行理财市场经历了“赎回潮”和“破净潮”的严峻考验,如今债市回暖,叠加监管和产品的不断完善,正逐渐走向恢复规模增长的态势。
普益标准研究员郑哲涵进一步分析指出,2023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破净情况逐步好转,理财产品表现回暖迹象明显,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产品的信心有所恢复,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增加,一是受到理财产品净值修复的影响;二是存款利率下降导致其对居民的吸引力下降,推动居民储蓄重回理财市场。
存款“搬家”效应
“存款减少金额和理财增加金额大体相当,或反映出存款利率下行推动居民资金由存款向理财产品转移的现象。”郑哲涵分析表示。
央行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一季度,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比比上季减少了3.8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消费”“更多投资”的居民占比分别比上季度提升了0.5、3.3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4月住户存款余额同比增速仍高达17.7%,继续处于近十年来的最高水平附近。”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王青向记者指出,虽然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比较上季度回落3.8个百分点,但所占比重达到了58.0%,仍属于历史次高水平。
而随着居民外出旅游、购物等消费活动的增加,我国消费也逐步恢复向好。5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910亿元,同比增长18.4%,比上月加快7.8个百分点;3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4.9,连续5个月回升。
“伴随经济保持波动回升势头,居民消费信心逐步恢复,消费支出增加也在扭转此前持续存在的超额储蓄现象。”王青进一步指出,数据显示1-4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长8.8%,较1-3月加快4.7个百分点,4月居民购房支出也会对住户存款产生一定压降效应。
但当前居民消费复苏强度仍然较弱,4月份房地产当月销售额虽同比大增,但仍环比下降,因此居民消费支出增加、楼市回暖这两个因素对住户存款的影响相对较小。王青、冯琳均认为,综合来看,4月住户存款减少的主要原因为理财分流。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