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和中国农村卫生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九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在北京举行。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大会现场注意到,与会专家、学者就中医络病理论的由来、价值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关资料图)
中医络病学在中医药抗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于络病理论的由来,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主任张伯礼院士在会上介绍,络病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发祥于《伤寒杂病论》,清代的叶天士是集大成者,而现代的吴以岭院士对络病理论做了现代的研究,制定了络病的标准,揭示了络病的机制,研发了治疗络病的药物,并且开展了循证医学评价研究。
关于吴以岭对络病理论的贡献,张伯礼称其为“络病发展的第四个里程碑式成果”,也是中医药守正传承创新的典范,是络病理论能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致辞时表示,“近年来,中医络病学在理论创新和药物研发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中医药抗疫、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慢病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工程院三局局长高战军在现场指出,面对病毒类呼吸系统传染病对生命健康构成重大威胁时,以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的药物在应对病毒类呼吸系统传染病优势突出。
此外,关于络病理论在其他领域的价值,高战军表示,络病理论在心脑血管病领域研制出创新中药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和芪苈强心胶囊等,取得了中医药治疗微血管病变的重大突破,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作出了贡献和示范。
高战军表示,希望中医药、中医络病学继续秉承“传承、开放、创新、融合”的宗旨,加强多学科交叉研究,用现代科学诠释中医药科学理论,推动中医药守正创新,促进中医络病研究向现代化和国际化迈进。
慢性病导致的负担占总疾病负担70%以上
慢性病是指起病隐匿、病程较长且迁延不愈类疾病的概括性总称,一般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多年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8%,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类疾病,已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加强慢病管理迫在眉睫。
关于络病理论在慢病防治方面的价值,《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大会现场获悉,络病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临床常见慢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对此张伯礼表示,中医讲久病入络、慢病入络、久痛入络,所以它和慢性病有关系,包括三年来的新冠疫情,大部分年轻人很快就好了,但是高龄特别有基础病的老人现在还有一批仍在住院,常见的病症包括多个脏器的损伤特别是呼吸功能的衰减、免疫功能的紊乱等,通常整个心肺功能都比较差。
“而这类问题和络病有着密切的关系。络病发生的机制是什么,和人全身神经免疫到底是什么关系,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把它研究透了以后,对很多慢性复杂性疾病会提高新的认识,开拓新的领域,我想不但对中医有利,对于西医、对于整个医学都有利,将造福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张伯礼强调。
据参加过国家级、省市级学术交流的医师反馈,近年来,通过开展的“改善微小血管功能,减少神经功能残疾”的神经系统疑难疾病会诊、心律失常疑难疾病远程会诊等系列主题活动,参与者都能进一步了解通络药物在心脑血管病、心律失常、心衰、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等慢性病治疗方面的临床价值,对临床工作中尝试运用络病理论对疾病进行辨证治疗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记者了解到,本次大会在国内28个省市设立了3000多个视频分会场,境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500余个分会场。通过此次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就中医络病理论创新转化成果、共谋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共同探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等话题展开了讨论。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