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讯息!目前国内创新药产业面临什么问题?如何助力科研成果转化?专家解读

2023-01-12 23:10:09    来源:第一财经    

目前国内创新药产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大分子药领域如何加速创新药研发?基础科研与创新药研发如何实现互补助力?如何助力科研成果转化?

《科技予录》第一季系列微博连麦第四期,第一财经主持人江予菲连麦上海盛迪医药有限公司研发总监、第二届“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提名获奖者林源,1月12日19:30,一起聊聊基础科研与创新药研发如何实现互补助力。

?大分子药主要针对的是哪一类型的疾病?


(资料图片)

林源:大分子药和小分子药的分类主要是基于分子量的大小,和具体的适应症和疾病的关联性不是特别大。

大分子因为分子量比较大,所以没有办法进入细胞内,但只要是细胞表面的靶点,或者血液中游离的一些细胞因子等,它都可以发挥作用。

就适应症和疾病来说,比如说肿瘤自身免疫性的疾病、眼科疾病等都可以通过大分子药治疗。相对小分子药可以通过口服、肠道吸收,大分子药需要通过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等方式。

?皮下注射是什么?哪一类疾病可以拓展这种给药方式?

林源:对于很多疾病,皮下注射具有缓慢释放的特点,很多药物只需要半年打一针就可以了,可以提高病人的依从性。

比如青光眼,或者随着年龄增加,眼底新生血管,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一些抗血管生成的大分子药注射到眼底,去抑制血管的生成;但因为眼部注射比较痛苦,所以可以尝试皮下注射。

?目前国内创新药产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

林源:对于国内的创新药,近年来的进展是值得肯定和认可的。有分析指出,国产的抗肿瘤新药的价格是远远低于进口药的,但是在有效性和安全性上是没有差别的,这大大提高了抗肿瘤药的可覆盖性,惠及更多普通患者。

目前我们的民族企业已经逐步形成了基本的创新能力,也慢慢向世界先进水平靠拢。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我们和先进水平比如大型跨国药企还是有差距的。

一个比较显著的标志是,很多国内公司目前上市的产品扎堆现象是比较严重的,甚至很多在研的产品也都比较雷同,个别情况下可能会有微创新,但是总体上来说,我们创新的高度和力度还是有待加强的。

?在大分子药领域,有哪些方式可以加速创新药研发?

林源:大分子从早期研发来说,和小分子有异曲同工之处,目前有很多新的方法,也有很多创新企业在尝试用AI的方法,通过干实验和湿实验相结合的方式,直接发现大分子生物药

传统上,大分子生物药是要从动物或者疾病康复的病人体内去发现抗体,但如果可以通过计算机去计算,肯定可以大大加速。但目前,AI帮助设计药物还是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还需要更多概念性的验证。

除了早研方面,药物研发大量的时间和经费花在临床的阶段。所以从临床开发的角度来看,很多企业会在策略上有所改进,如和监管机构进行协商,比如药物特别创新,可以申请突破疗法资格,从而加速审批、降低成本。

?生物分子凝聚体是什么?

林源:人体是由细胞组成的,其实生物分子在细胞内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会聚集成“小液滴”,我们会把这些“小液滴”称为生物分子凝聚体。

当蛋白质或者核酸在生物分子凝聚体中,它的性质可能会发生变化,比如酶的催化活性可能会增强,某一些基因表达会变化。因此如果生物分子凝聚体的形成和解离发生异常,往往就会和疾病相关。

?生物分子凝聚体对于制药的作用是什么?

林源:传统小分子生物药很多都是靶向激酶,抑制酶的活性,但是靶点只有这么多,每年新发现的靶点也不多,即使发现了新的靶点,由于不是酶,小分子就很难去靶向它。

大分子主要是靶向细胞表面的受体,对于细胞胞内的靶点其实也是无能为力的。

所以目前业界面临着靶点枯竭的问题,生物分子凝聚体最大的作用就是提供一些全新的靶点,以往可能被认为“不可成药”的靶点,现在通过靶向或者调控生物分子凝聚体的形成或者解离,就可以去治疗相关的疾病。

?终端市场需求和实验室的结果如何去结合?从需求出发,能否倒推科研突破?

林源:从最早期到最终端,基础科研和药企承担的任务都不一样的。在各自的领域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药企通常可以起到沟通基础科研和临床需求之间的角色,是中介、桥梁的角色。基础科研一般是漫无目的的探索,科学家不一定会意识到人们的需求等。制药企业距离病人和医生比较近,会更了解临床的需求和真实世界的复杂情况,能及时把临床需求反馈到基础科研当中,去进行一个有目的的集中攻关,可以更加有的放矢。

?怎么促进基础科研进一步地发展?如何助力成果转化?

林源:我们必须要承认,基础科研的经费大部分来自政府的公共研发支出。基础科研的选题很广泛,大部分不会产生直接的经济利益,所以大部分经费是政府来主导。当然,最近也看到社会公益的资本,来激励和赞助基础科研。

此外,相比药企和基础科研院所的合作,科研成果的转化主流还是需要科学家主动出击,但是通常科学家比较缺乏做产业的经验,国外有一些经验,高校通常有知识产权或者科研成果转化的部门,可以给科学家提供服务,比如去评估遴选相对有价值的项目,去接洽不同的资本或药企,去促成科研成果转化。目前国内的大学也在学习这些思路。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责任编辑:h001]
关键词: 创新药产业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