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三重压力”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长三角众多企业面临困难和挑战。时至年末,业主们如何评价这一年?如何在困境中找到新机遇?近日,《国际金融报》记者和多家企业的负责人聊了聊,听听他们的心声。
勒紧腰带
“近三年,做实业的公司生存困难。”上海兴发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品牌营销负责人张霄扬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直言,“我们是一家灯饰企业,今年订单少得可怜,已经连续亏损几个月。公司经营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老板愁得头发都白了!”
【资料图】
“公司鼎盛时期,一年出口二三百个集装箱货柜,工厂最多的时候有3000多人。但今年不仅外贸出口萎缩,房地产市场不景气也导致装修、电器、灯饰等相关行业受到牵连。目前工厂的工人不足1000,这周公司本来制定了新的招工计划,但最新得到的信息,公司接下来的订单会缩减20%以上,意味着不需要这么多工人,招工计划还没来得及实施就夭折了。”张霄扬说。
“资金流短缺,也是企业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张霄扬直言,“企业要生存,就要有盈利。按照‘增收、降本、调结构和提效率’,一方面要拓展线上业务尽可能地增加营收,另一方面要降低采购成本、管理费用、营销费用。此外,还要适当调整组织架构、产品结构、人员结构,想办法提高库存周转率和设备利用率等。”
“未来,企业依然要注重现金流,少量多批次备货,万一发生紧急情况,可以保障账上有足够的资金。”江苏曙光能源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游昌明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对于企业来说,只有加强财务管理,才能持续增加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企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大量创业公司或面临生死劫,需要的是共同抗生死的团队,不可能再养闲人、懒人了。”游昌明说,要做好资金盘点、成本控制,建立现金流的预警机制,及时寻找甚至创造收入的增长点。
创新求存
芭蕾有着一系列非常严格且细致的线下培训体系,也能在线上进行培训?
“芭蕾舞的学习,一旦停练就会退功。今年3月份,上海疫情形势日趋严峻,可以正常出勤的孩子越来越少,教师们特别着急。”上海源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圣诺娃芭蕾创始人田昕雨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疫情是客观存在的,持续时间有多长不可预测,但我们要保证孩子训练的连续性,不能养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坏习惯。”
“我和教师团队就开始思考设计一系列的线上培训课件,全域静态管理后,我们马上拿出了‘线上芭蕾云课堂’的应急方案。”田昕雨说,“推行实施之初,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细节问题层出不穷。好在我们的教师都‘争强好胜’,不想自己培训出来的孩子落于人后,因此用了很多时间调整。当前,AI、AR、VR、XR、5G、直播平台等技术手段的发展,都为线上课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土壤,使得线上教学场景真实、生动化,进一步提升了教学体验及效果。目前整体培训效果不比线下差,许多孩子通过线上课堂学会了成品舞,甚至参加比赛都拿到了很好的成绩。”
“疫情迫使企业不停创新,让它们具备了更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田昕雨直言,“素质类教育具备政策扶持及市场需求双重红利,随着消费业度过最困难的阶段后,必将迎来大规模的反弹。”
“虽然大环境还不稳定,我们仍在上海黄浦日月光的繁华地段开设了新机构。”田昕雨透露,“一是今年整体发展不错,有充分的资金支持开设新校区。二是政策陆续放开,我们要提前筹划,为孩子们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大规模的扩张作准备。目前,几家校区的报名量节节攀升。”
理念之变
多位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当务之急,不能一味抱怨市场环境,更不能被动挨打,而要迎难而上,主动出击。内功修炼要找到重要的方向,很多企业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没有找到根本原因。如果按照老思路,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引发更多问题。
“最近与几个创业者朋友交流,都认为当前的商业环境挑战非常大,企业增量难以突破。”游昌明说,“但我认为,比增量更难的,是要立马转变过去做企业的思路。”
在游昌明看来,动荡时代最大的危机不是动荡本身,而是仍用过去的逻辑做事,“以前做企业的思路是‘快’,无论是规模还是收益。但经历三年疫情,早不是这个逻辑了,现阶段要先稳住基本盘,使用资金要谨慎,企业模式要求稳,把困境扛过去。稳健、可持续等关键词,或是创业者需要在下一阶段参透和摸索的”。
“疫情下创办企业,困难和挑战不可避免。”田昕雨认为,“从政策方面看,大家可能认为教培红利来了,市场更好做,其实不然。随着监管收紧,行业门槛提高,运维必须平稳合规,必须在教研、教学、服务、软硬件等各方面都重点投入,才能保证合规运营及保持竞争优势。从疫情影响看,此前大批学科类机构倒闭或者跑路,家长们普遍没有了安全感,也使得我们的拓新相对困难。”
游昌明直言,疫情对所有企业都有影响,但这是“危”也是“机”,“很多企业在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上都会发生质的变化,创业企业更要发挥自己灵活、易变的优势,主动变革,大胆尝试,向死而生,以应对糟糕的经济环境”。
“同时,在技术上不断寻求突破,用科技创造价值,让公司活下去。”游昌明说,这段时间,企业们正好加强研发和练好内功,在市场需求萎缩的时候形成自己的“拳头”,一旦市场恢复好迅速打出去。
在张霄扬看来,疫情之下,大企业面临的是成本压力,小企业面临的是业务压力,“这个时间段是中小型企业弯道超车的好时机,就看谁动作快,能先一步进行调整,”。
“此外,管理升级也至关重要。”游昌明进一步称,“比如,你是否比竞争对手更快推出有市场需求的产品?是否比竞争对手的营销能力更强?是否能够快速进行项目交付?是否能够做好成本更优?诸如此类,要靠管理提升才能达到。”
期待政策
今年以来,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分批推出,为减轻市场主体负担、稳住宏观经济大盘提供有力支撑。相关数据显示,截至11月10日,全国税务系统合计办理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3.7万亿元。其中,已退到纳税人账户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款达23097亿元,超过去年全年退税规模的3.5倍;新增减税降费7896亿元;累计办理缓税缓费6797亿元。
长三角三省一市也出台了一系列减负纾困政策,全面推进落实减税降费,着力为企业纾困解难,为稳经济大局和保市场主体作出积极贡献。例如,截至10月末,江苏全省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4120.7亿元;落实各类减税降费764.9亿元;落实各类缓缴税费1126.8亿元。
“中央经济会议是明年经济发展和政策走向的重要风向标。”在游昌明看来,经济政策突出稳增长,在出口增速转负的情况下,强调恢复和扩大内需消费的重要性,“既然国家和地方政府首要任务是加大对中小实体企业的扶持力度,特别是目前创业者和因为疫情而运营艰难的初创企业,国家应该出台政策,在行业补助和融资方面给予更大的优惠”。
“只有实体经济起来了,就业和消费才能更好地复苏。”游昌明说,消费市场应尽可能倾向于实体消费,让商业街活起来,让更多的商品流通企业更有效地促进、扩大内需,激活市场。此外,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结构性货币政策将继续发挥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热门